Search the site...

桌球急診室
  • 最新版《桌球技術知識架構》
  • 診療部落格
  • 球友們的熱情回饋
  • 關於我與《桌球急診室》
  • 最新版《桌球技術知識架構》
  • 診療部落格
  • 球友們的熱情回饋
  • 關於我與《桌球急診室》

診療部落格

這裡不是網路文章剪貼簿
只有原創的技戰術精華
​讓你每天比昨天的自己更強

吃球的關鍵要領

1/30/2019

評論

 
不少球友在有了一定的基礎以及球齡之後,就會開始探討擊球過程中的物理現象。

但是單純從物理學的角度解釋,可能過渡簡化,畢竟還牽涉到運動生理學之類的領域。

即便如此,善用基本物理原則,還是可以幫助我們對擊球過程有更深入的思考。

例如球友H就從自身打球的經驗提出了一些疑惑...
所謂「正向力、拍面保持垂直」是與地面垂直?還是與球飛行的軌跡垂直?

大陸桌球教學有教是與地面垂直或70度左右,但我觀察幾乎大家都會小於90度,約30-70度。

另外,身體力量的傳導,腳,腰,髖,關節等的運用確實有效。

但真的打球時,確實如你所說,經常會斷了連結,力量會鬆掉。

但這些技巧又確實有效,如何只注意肌肉鬆緊與拍子重量的發揮?

​這些技巧應有關聯相互影響,能否再說明清楚些?

我的回覆

首先,「球拍要給予球正向力」從理論上來說,是指球拍與球飛行的軌跡垂直。

但實務上很難真的做得精確,所以簡化成「球拍與地面垂直」也可以接受。


你說的教學應該是濕父吧?

他其實忽略了(或是忘記強調)一個前提,那就是來球旋轉與擊球時機。


如果來球是上旋,那前傾的角度沒問題,但如果是下旋呢?

事實上,下旋球的吃球(正確角度的撞擊)可以前傾,也可以後仰。

關鍵就是你是在什麼時候打到球,就要配合球的軌跡調整拍型(與軌跡垂直)。


很多球友不明究理地,死守著一些角度或距離規則。

然後打不出預期的球質或穩定性就更加胡亂發力,甚至還造成運動傷害了呢!


所以提到發力後的力量傳遞,我通常給有這類困惑的學員的建議很單純。

那就是,有「確實地撞擊到球」就好。

為了做到這點,肌肉自然需要有鬆緊的節奏,整體動作也要流暢協調。


舉個例子幫助你想像一下好了:

如果不用管球有沒有進,但你必須在90公分左右的揮拍距離(從引拍結束的位置開始起算)把一顆球打爆,你會怎麼做?

你不妨好好揣摩一下這樣的過程,就能大概體會到什麼是全身協調發力的感覺了囉~

分享,是進步的起點。

如果你對以上內容很有感覺,或是剛好也有類似經驗的話,我想邀請你:

  1. 透過下面按鈕分享給你志同道合的球友
  2. 在下方留言區與我分享你的心得或故事


評論

    類別

    全部
    心態與策略
    心態與策略
    打法與戰術
    接發球
    正反手技術
    正反手技術
    發球搶攻
    訓練與球具
    雙打

    圖片

    林彥君

    《桌球急診室》創辦人

    ​專注於協助想突破技術瓶頸的球友挖掘桌球基因,找到最適合的進步方式,並發展個人風格打法。

    期許能幫助10000名球友,學會當自己的教練,打出屬於自己的好球,在球場上做最好的自己!

首頁|關於我|部落格
​
​球友回饋|隱私權政策

 © 2021 Pingpongs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