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the site...

桌球急診室
  • 最新版《桌球技術知識架構》
  • 診療部落格
  • 球友們的熱情回饋
  • 關於我與《桌球急診室》
  • 最新版《桌球技術知識架構》
  • 診療部落格
  • 球友們的熱情回饋
  • 關於我與《桌球急診室》

診療部落格

這裡不是網路文章剪貼簿
只有原創的技戰術精華
​讓你每天比昨天的自己更強

如何克服正手拉球的心理障礙

12/16/2020

評論

 
在輔導學員的時候,除了技戰術的研討之外,很多時候也聊聊桌球學習過程中的酸甜苦辣,例如這篇大專校隊的分享。

也因此聽到很多曾經對桌球很有熱情,但因為技術長期停滯不前、比賽失利,或是被隊友/球友訕笑等等的挫折經驗,而一度想放棄桌球。

例如球友N的故事,就是一段相當深刻的心路歷程...
教練您好,好久不見。

最近發現顆粒手法練習已經到一個瓶頸,因此規劃下一步將從戰略方面著手。

但想到戰略部分,我勢必得從自己較弱的正手去加強。

但現在發現一個問題,就是正手變得不敢去發力,只求上台率 。

結果造成出球質量很弱,反而造成對方的機會球。

後來反思,其實以前在雙平面時期,正手一直是我主要得分工具。

但是由於系隊的學長姐對我有偏見,認為我好高鶩遠,去學他們沒教的技巧。 

有次隊內比賽,隊友回球時切了一顆很長的正手位出台球過來,當初我們系隊內的進度還沒學到拉球(剛進系隊半年)。

但當時自己私下有請教打桌球的爸爸以及看網路影片,認為自己判斷這顆球就要拉球。

結果拉出界,被系內學長痛罵及羞辱,內容大意就是說不要擅自去學他們沒教的東西。

我就覺得非常受傷,因為不知道自己做錯什麼,之後打球也都被規定不准隨便發力或是用他們沒教的技巧。

後來受不了就退隊了,本來想說乾脆把桌球也放棄,後來是我爸堅持要我不要放棄,請一個教練陪練。

從中接觸到長顆粒,才開始又一段桌球復甦之路。

一直到後來唸博班又回歸系隊,成了系隊主力,實力也受學弟妹肯定,覺得當初沒放棄是對的。

因此想繼續精進桌球,但是正手可能是因為當初的心理陰影,一直變成我的失分點。

不是失誤就是打進之後被對方反擊,似乎找不回以前用正手得分的感覺了。

印象中以前都是用撞擊得分的,因此想問教練該怎去克服突破。 

由於體型限制,弧圈技術也比較難以掌握。

如果只是近台撞擊帶摩擦起下旋, 是否我可以不需要大動作去拉球,這樣也減低練習的難度。

還是說我可以往球質方面去發展比較好?

打了這麼多,同時分享自己心路歷程給教練您做參考 ,謝謝您一路上的指點。

我的回覆

確實好一陣子沒你的消息了~

先謝謝你的分享,我又再次被你對桌球的熱情給感動了!

我自己在桌球方面也曾經有很多疑惑跟挫折,所以你的心情我很能體會。

特別是要再次回憶、分享出來,真的不容易。

但這也表示你現在應該已經釋懷了,可以用更客觀的角度看待這段學習歷程。

我也相信,你現在身為系隊的主力兼大學長,一定會用更開明的方式來指導學弟妹。


回到你正手的問題上。

我記得你現在應該還是正正反長的打法對吧?

以你的狀況來說,我也贊同用小動作拉球就好。


原因有兩方面--


一方面,要能夠用大動作拉球,除了身材條件之外,更需要對發力方式與動作結構有正確的認識。

如果沒有,那還不如用小動作拉來得實惠。


另一方面,既然你現在選擇兩面顆粒,那基本上就是近台作戰為主。

小動作拉球除了本身突然性就比較高之外,也容易與其他快攻技術整合。

否則當你好不容易用速度或變化壓迫了對方,結果一板慢節奏的拉球讓對方緩過來了,不就很可惜嗎?


另外,小動作拉球未必就會犧牲球質。


我在輔導學員的時候,都一定會教大動作的拉球動作。

因為在發力原理與動作結構都正確的前提下,一個人能夠拉出的弧圈球質量確實是與動作幅度成正比。

所以專業選手通常會往這個方向精進,否則很難拉死人。


但身材高大的人(像老薩),手臂半伸直的長度,就與一般人差不多了。

在相同擺速的狀況下,球質也不會比較差,而且還原可能還更快。


即使動作幅度算是個人球質的天花板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實戰中往往是相對球質的較勁。

只要發力順暢,你的中小板,很可能比對方的大板球質還重呢!


更不用說還有球質變化以及銜接等環節。

所以我經常說,戰術的好壞決定了單項技術的價值。


因此你不需要因為無法做出完整且大幅度的拉球動作,就覺得自己拉不出有威力的球。

反而由於你的打法特殊,更要從策略的角度來看待拉球這項武器。


例如,你可以把短顆拉球按照使用時機分成兩種--

  1. 扣殺或是發力攻球沒把握,但時間或空間上又不至於必須過渡的時候,就可以選擇半摩半撞的攻球。

    這時候摩擦的目的,只是增加弧線、提昇上台率,發力結構還是以撞擊為主。

    揮拍動作是以小臂為主的小幅度拉球,但意識上還是攻球,這樣才不會犧牲球質與突然性。

  2. 當來球無法用1的方式進攻,而戰術上又不適合擺、搓、劈、帶的時候(例如對方給你重下旋),就可以選擇拉個小加轉。

    這時候擦的目的就是利用旋轉,加上短顆加轉過去的球弧線往往比對方預期低短,對方想反拉或快帶都很彆扭。

    而且這一板小加轉要有變化,除了落點之外,旋轉上可以拉死轉也可以拉不轉(顆粒比平面更容易做到),下一板的機會球會更多。


你也可以用來球高度來區分,例如--

  • 不超過網子白線,就用小臂二次加速拉個小加轉。
  • 網子白線以上但沒超過肩膀,就用小臂勻速拉球動作來攻球。
  • 肩膀以上的球,就放心攻球或扣殺吧~


其實以上觀念平面也適用,只是球質差異不會有短顆這麼明顯。

至於要怎麼把這幾項武器威力發揮到極致,就要看戰術怎麼設計了。

身材越受限、打法越特殊,就越需要打造專屬的套路。

加油,我相信你很快就會再次讓大家刮目相看~

分享,是進步的起點。

如果你對以上內容很有感覺,或是剛好也有類似經驗的話,我想邀請你:

  1. 透過下面按鈕分享給你志同道合的球友
  2. 在下方留言區與我分享你的心得或故事


評論

    類別

    全部
    心態與策略
    心態與策略
    打法與戰術
    接發球
    正反手技術
    正反手技術
    發球搶攻
    訓練與球具
    雙打


    【限時免費】桌球基因檢測 2.0

    NT$690.00 NT$0.00
    立即免費檢測

    圖片

    林彥君

    《桌球急診室》創辦人

    ​專注於協助想突破技術瓶頸的球友挖掘桌球基因,找到最適合的進步方式,並發展個人風格打法。

    期許能幫助10000名球友,學會當自己的教練,打出屬於自己的好球,在球場上做最好的自己!

首頁|關於我|部落格
​
​球友回饋|隱私權政策

 © 2021 Pingpongs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