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the site...

桌球急診室
  • 最新版《桌球技術知識架構》
  • 診療部落格
  • 球友們的熱情回饋
  • 關於我與《桌球急診室》
  • 最新版《桌球技術知識架構》
  • 診療部落格
  • 球友們的熱情回饋
  • 關於我與《桌球急診室》

診療部落格

這裡不是網路文章剪貼簿
只有原創的技戰術精華
​讓你每天比昨天的自己更強

比起長顆粒,你反而更怕短顆粒?(1)

1/20/2019

評論

 
不少比賽經驗比較少的球友,透過我之前在《你也很怕遇到長顆粒嗎?》中分享的心得,初步了解了應對長顆粒的要領。

但顆粒使用得好的人,會儘量避免讓自己限於被動的局面,尤其短顆更是如此。

例如球友D對於短顆就苦惱得多...
其實感覺長顆比較容易對付,但是我最不會打的就是攻擊型短顆。

雖然知道是比較不轉,但卻不知道是沉的還是空的,真的很無解!

想知道以您的經驗來說,會怎麼對付短顆的回球?

我的回覆

我學生時代的反手就是你所謂的攻擊型短顆唷~

其實任何顆粒只要會發力攻擊,就代表有一定的水準,難打是一定的。


而且顆粒遇到平面的機會,遠多於平面遇到顆粒的機會。

就像很多人覺得跟左手打很彆扭一樣,自然不好適應。


對付的重點還是我之前提到的,衝球只要能夠逼到對方被動回擊,都可以當平球處理。

但是當短顆主動時,狀況就不同了。


要注意兩個大原則:

  1. 顆粒因為與球的接觸面積比平面小,所以天生就有減弱旋轉或抗旋的效果。

    而且落桌後通常不太向前走,所以常會借不到力,會有球比較沉的感覺。

    尤其是短顆發力撞擊時,你更容易下意識地用以往擋平面來球的方式去處理。

    但球往往沒有你預期地長且旋,就容易下網。

  2. 比起長顆,短顆還是能夠主動製造旋轉,判斷原則與平面相同。

    但旋轉沒有平面那麼強,容易回出看似有切但實際不太切的球。

    所以要特別注意,對方是否真的有用拍緣摩擦到球。

    ​如果沒有,那通常就會是空的。


其實如果把吃球技巧掌握好了,對付短顆一樣沒問題。

記得引拍不要太大,免得錯過最佳球點。

為什麼甲組或是國手等級都不太怕短顆?

就是因為他們基本功紮實、吃球確實,不會有一般球友老是等在那邊借力的壞習慣。

像《打出屬於你自己的好球》這本書中,就有提到完整的吃球、咬球、旋轉、顆粒戰術、膠皮性質等觀念,應該對你會很有幫助喔!

分享,是進步的起點。

如果你對以上內容很有感覺,或是剛好也有類似經驗的話,我想邀請你:

  1. 透過下面按鈕分享給你志同道合的球友
  2. 在下方留言區與我分享你的心得或故事


評論

    類別

    全部
    心態與策略
    心態與策略
    打法與戰術
    接發球
    正反手技術
    正反手技術
    發球搶攻
    訓練與球具
    雙打


    【限時免費】桌球基因檢測 2.0

    NT$690.00 NT$0.00
    立即免費檢測

    圖片

    林彥君

    《桌球急診室》創辦人

    ​專注於協助想突破技術瓶頸的球友挖掘桌球基因,找到最適合的進步方式,並發展個人風格打法。

    期許能幫助10000名球友,學會當自己的教練,打出屬於自己的好球,在球場上做最好的自己!

首頁|關於我|部落格
​
​球友回饋|隱私權政策

 © 2021 Pingpongs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