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the site...

桌球急診室
  • 最新版《桌球技術知識架構》
  • 診療部落格
  • 球友們的熱情回饋
  • 關於我與《桌球急診室》
  • 最新版《桌球技術知識架構》
  • 診療部落格
  • 球友們的熱情回饋
  • 關於我與《桌球急診室》

診療部落格

這裡不是網路文章剪貼簿
只有原創的技戰術精華
​讓你每天比昨天的自己更強

亞洲的桌球教練真的有比較厲害嗎?

6/7/2019

評論

 
以網路社群的型態來營運《桌球急診室》的一大收穫就是,能夠與全世界各地的華人球友交流。

有時來自台灣以外、甚至非亞洲地區的球友困擾,確實是我平時很少思考的。

例如球友F在參考《你經常無法知行合一嗎?》這篇之後的回饋,讓我有機會用不同角度闡述理念...
 多謝你們在網上無私的奉獻,給我們了解怎樣學打乒乓球。

我跟教練學打乒乓球有三年半,現在打比賽的時候還是什麼也用不上。

甚至連接發球也有問題,也沒有人解釋為何,有種想放棄的心態,但也不甘心。

心想是否西方教練和亞洲教練有所不同?

也很羨慕在亞洲可以有那麼多人可以練習。

我是住在英國的,根本好難找人打球,其他人只想打比賽、不願意練球。

直至看H球友的故事,原來成年人學打乒乓球真的很難。

多謝你的指引! 

我的回覆

謝謝你的分享~

站在過來人的立場,我希望你絕對不要放棄這個可以享受一輩子的運動喔!

不瞞你說,我自己有稍微研究過國內外教練的教學方式優劣,簡單說:


非亞洲教練

教學內容的邏輯性與系統架構比較明確,少部份優秀教練對於技戰術,可以解說得深入淺出。

但大部份教學的內容還是太一般化,除了無法充分讓學員理解技戰術原理之外,學了半天,可能都還是初級班的程度。


亞洲教練

教學內容涵蓋面比較廣,包括不同打法或是比賽情境的處理方式,著墨得比非亞洲教練深一些。

但比較嚴重的缺失在於,內容架構不夠清楚,學員往往東學一點兒、西學一點兒,但都沒辦法整合成可以實戰的東西。


然而,不論是哪個地區的教練,共通的缺失都是:

  1. 很少有能力協助學員建立最適合自己的技術、戰術,甚至戰略組合。

  2. 不同教練對於技術原理沒有理解透徹,反而太著重感覺而各說各話,學員學得越多,反而不知所措。


其實不論球齡大小、球技水平高低,都可以有自己目前能夠勝任的作戰方式。

隨著學習以及比賽經驗的累積,技戰術會更多樣化,打法風格也能更貼近自己的優劣勢、身體素質,甚至個性呢!


所以我在教學或研發課程的時候,會要求自己擷取東西方教練的優點。

尤其是力求把正確且全面的技戰術觀念傳達給學員。


並且,從學員本身的條件出發,來設計專屬的學習以及比賽模式。

更重要的是,培養學員自主學習、持續進步的能力,而不是得一直拿鐘點費孝敬教練。


說穿了,這些其實也就是我創立《桌球急診室》的初衷:

幫助你學會當自己的教練,打出屬於自己的好球,在球場上做最好的自己!


喔,對了~

我上面對「教練」的定義,是指一般人花錢就請得到或是買得到課程的坊間俱樂部/球館教練,不是在專業體育學院或是國家代表隊執教的那種。

加上我個人實際採樣的教練人數有限,所以未必夠絕對客觀,就姑且參考一下囉~

分享,是進步的起點。

如果你對以上內容很有感覺,或是剛好也有類似經驗的話,我想邀請你:

  1. 透過下面按鈕分享給你志同道合的球友
  2. 在下方留言區與我分享你的心得或故事


評論

    類別

    全部
    心態與策略
    心態與策略
    打法與戰術
    接發球
    正反手技術
    正反手技術
    發球搶攻
    訓練與球具
    雙打


    【限時免費】桌球基因檢測 2.0

    NT$690.00 NT$0.00
    立即免費檢測

    圖片

    林彥君

    《桌球急診室》創辦人

    ​專注於協助想突破技術瓶頸的球友挖掘桌球基因,找到最適合的進步方式,並發展個人風格打法。

    期許能幫助10000名球友,學會當自己的教練,打出屬於自己的好球,在球場上做最好的自己!

首頁|關於我|部落格
​
​球友回饋|隱私權政策

 © 2021 Pingpongs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