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the site...

桌球急診室
  • 最新版《桌球技術知識架構》
  • 診療部落格
  • 球友們的熱情回饋
  • 關於我與《桌球急診室》
  • 最新版《桌球技術知識架構》
  • 診療部落格
  • 球友們的熱情回饋
  • 關於我與《桌球急診室》

診療部落格

這裡不是網路文章剪貼簿
只有原創的技戰術精華
​讓你每天比昨天的自己更強

反手顆粒卻佔不到便宜,老是被當成弱點來打?

1/8/2021

評論

 
在業餘桌球圈中,尤其是年紀較長或是女性球友,使用顆粒的比例一直都不低。

很多人聞顆粒色變,不敢、不願意,甚至不屑跟顆粒打,當然也有很多人把顆粒對手當成磨練球性理解力的好幫手。

但從像球友W這樣顆粒使用者的角度來看,手持顆粒未必就一定是優勢,尤其從來沒有真正懂顆粒的人引導...
反手生膠(無海綿)、正手反膠,弱點在反手。

球友就五六個很熟,專門打我反手,發球也往我反手。

不是重長下旋球、快速無力長球,不然就是長側旋球。

回球後對手就強攻,實在很難受!

參考很多教學影片、文章,整體效益不大,始終無法佔優勢,導致長期處於劣勢。

你認為可能是生膠有天生不利的缺點,但我不想改,還有就是從未有生膠專家教導。

我覺得如果自己反手能強一點,勝的機會就會多一點。  

我的回覆

你的處境我完全能體會,我曾經有超過10年的配置跟你一樣。

其實除非是甲組頭或是國手等級,否則這樣的打法其實還是很有競爭力。

當然,前提是要能掌握正反反生的技戰術特點。


那些免費的教學影片、文章,真正有說到重點的只是鳳毛麟角。

而有說到重點卻又太片段,看了半天也很難實際應用出來。


以你描述的情境來看,你的球友對你的生膠球性很熟悉,知道哪些球你比較不好處理。

但反過來說,這也表示你的生膠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不過別擔心,我會協助你破解這樣窘境。

破解的步驟分成三個:

​
  1. 往前推送不要被頂到

    對方發長球給你,目的就兩個。

    一來你回球很容易出台(但這也是可以做到的),二來如果球夠衝,而你站位又過於貼台,反應稍微慢些就容易被頂到。

    對任何的顆粒來說,如果無法主動發力而只能被動回球的話,很容易變成對方的機會球。

    所以步驟1的建議是,先把推擋練好。

    及格的標準是,不論對方來球快慢長短以及各種旋轉,都要能夠把球推送回去。

    所以關鍵在於,出手之前就要判斷來球旋轉,並且把拍型調整到「平推就能進」。

    而且這個階段的另一重點就是,調整站位以及熟悉前後步法,才不會短球搆不到,長球又被擠到。


  2. 下降期吃球往前撥撞

    有了步驟1的基礎,就可以開始發揮顆粒的特性了,也就是在推送的同時,增加撞擊的力道。

    如果來球上旋,基本上就是拍型前傾往前推撞,但頂多前傾60度即可,不然容易吃不住球而打滑下網。

    來球不轉或下旋,則是比照步驟1先調整成適合的後仰拍型確保不會吃旋後,再一邊恢復成前傾拍型一邊往前撞。

    這時可以搭配一些小臂外展或外旋會更好發力,整體的動作看起來就是「撥」,所以稱之為「撥撞」。

    一開始不熟練時先不要急躁,下降前期觸球就可以了,這樣你會有更充裕的時間調整站位以及拍型角度。

    當你具備步驟2的能力的時候,你接大部分的長球時的底氣就會很足。

    而且由於有撞擊的成份,顆粒的下沉特性就會顯現,對方如果搶攻的基本功不紮實,很容易就會失誤。 

    當然,因為你們都是熟人熟球,所以落點就很重要了,不要無意識地就把球往對方好球帶送啊~ 


  3. 上升期吃球往前摩撞

    下降期撥撞的節奏,你的時間雖然充裕,但對方同樣也很從容,所以要更進一步地具備上升期出手的能力。

    一方面縮短對方反應時間,另一方面可以合上來球上升的力,力量運用會更有效率。

    也因為如此,就不需要像前兩個步驟刻意調整拍型了,絕大部分的來球基本上都是前傾60度就可以處理。

    只要能夠合上來球的力,來球上旋就拍頭朝10點鐘方向直接往前推撞。

    來球下旋或不轉,同樣是前傾60度往前推撞,但觸球前瞬間拍頭就要從7點鐘往11點鐘轉,增加摩擦。

    來球越下旋,這個拍頭轉動的速度就要越快,但還是要維持往前邊撞邊摩的感覺,不要乾擰乾蹭。

    如果來球真的很下旋,還是可以回到步驟1用重切回敬,或步驟2的方式來處理也可以。  



以上算是橫板(或橫打)反手顆粒的基本功,但說是基本,一般乙組以下程度能夠做好的也是很少。

有時候我們會看到顆粒高手,用上面3步驟以外的動作來處理球。


像是撇/抹之類的,甚至也經常會看到他們學平面拉弧圈。

但這些都是為了增加變化性,或是利用更明顯的弧線提高回球穩定度,屬於進階的輔助技巧。


很多顆粒球友以為,打顆粒就是要這樣東刮一板、西拐一板才道地。

但這樣既不能發揮顆粒的特性,威脅性大減,又因為擊球動作不規範,導致失誤率也高,尤其是正膠(短顆)或生膠更是如此。


甚至有些球友從來沒有接受過正確且完整的顆粒打法觀念,一旦發現正膠或生膠打不出名堂,就索性怪到底換成長顆。

這樣或許能夠多贏幾位新手球友,但自己的技戰術卻沒有任何長進,遇到會對付顆粒的高手反而更不容易擺脫對方的套路。


以上主要是從技術方面提供你正確的修煉方向,正反反生在戰術方面還有很多可以琢磨的地方,既有樂趣又有戰鬥力。

我認為在咱們業餘水平,沒有不好的打法,只有打不好的人,呵呵!  

分享,是進步的起點。

如果你對以上內容很有感覺,或是剛好也有類似經驗的話,我想邀請你:

  1. 透過下面按鈕分享給你志同道合的球友
  2. 在下方留言區與我分享你的心得或故事


評論

    類別

    全部
    心態與策略
    心態與策略
    打法與戰術
    接發球
    正反手技術
    正反手技術
    發球搶攻
    訓練與球具
    雙打


    【限時免費】桌球基因檢測 2.0

    NT$690.00 NT$0.00
    立即免費檢測

    圖片

    林彥君

    《桌球急診室》創辦人

    ​專注於協助想突破技術瓶頸的球友挖掘桌球基因,找到最適合的進步方式,並發展個人風格打法。

    期許能幫助10000名球友,學會當自己的教練,打出屬於自己的好球,在球場上做最好的自己!

首頁|關於我|部落格
​
​球友回饋|隱私權政策

 © 2021 Pingpongs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