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the site...

桌球急診室
  • 最新版《桌球技術知識架構》
  • 診療部落格
  • 球友們的熱情回饋
  • 關於我與《桌球急診室》
  • 最新版《桌球技術知識架構》
  • 診療部落格
  • 球友們的熱情回饋
  • 關於我與《桌球急診室》

診療部落格

這裡不是網路文章剪貼簿
只有原創的技戰術精華
​讓你每天比昨天的自己更強

3個提昇發球威脅性的方法與2個發搶戰術的核心觀念

9/25/2019

評論

 
在與那麼多球友交流過的經驗裡,有一類球友讓我幫助之餘還特別有成就感。

不是新新手,說一兩句就目瞪口呆、嘖嘖稱奇;也不是高高手,只要提點一下就自我頓悟、醍醐灌頂。

而是把自己的實戰問題思考、歸納得很清楚,也就是很有「病識感」的資深球友,例如球友B就是...
目前最頭痛的問題是發球種類單調,以轉不轉發球為主,缺少快速上旋球製造更大的落差。

當落差被對手適應時,只能進入相持階段,比穩定性與基本功,所以很希望能提升發球的種類與威脅性。

有嘗試過自主練習與網路文章/影片進修,但都沒有真正地解決我的問題。

或許是因為發球是細膩的技術,需要掌握真正關鍵的巧勁與足夠的練習,才有效果吧?

我的回覆

其實你能夠發出轉不轉,代表你的發球技巧已經不錯了。

當然,每個人都希望能夠加大旋轉的反差。


基本上有三種方向:

  1. 從絕對轉度下手

    你的發球有轉不轉的變化,這個部份不用我多說了。

    不過有蠻多球友自己認為的轉不轉,在對手眼中都是不轉(或者都很轉)。

  2. 從相反轉度下手

    這包含了你說的希望增加上旋球種的部份。

    除了上下旋的反差之外,高手們也能夠有左右旋的反差。

  3. 從視覺轉度下手

    這部份包括了各種發球前後的假動作。

    以及觸球位置、觸球時機、用力方向、用力大小等的模糊化。


發球確實有很多一般人不了解,或是嚴重誤解的竅門。

例如你提到的「巧勁」,就有很多種解釋,運用方式也都不同。

又比如高手發球時經常會「往回忍」,又是什麼樣的概念呢? 


這些都需要對於發球這門課題有完整的理解,才不會走冤枉路或是走偏了。


當然練習也非常重要,但是知道「該練什麼」以及「怎麼練」才是關鍵。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參考網路文章/影片之後自主練習,還是進步有限的原因。


另外你也提到「當落差被對手適應時,只能進入相持階段,比穩定性與基本功」,表示你有蠻強的實戰需要,而不只是練球愉快、打身體健康而已。

所以我也想特別從戰術的角度提醒你兩點:

  1. 發球要配合你擅長的進攻手段

    例如你的單板進攻蠻大板,但打擺速或相持就普普。

    那你發太多上旋系列的球可能就不見得划算。

  2. 發球是戰術的發動機

    現在的器材與比賽規定,想要靠發球旋轉就取得優勢,比以往困難得多。

    但發球要搶佔主動也可以靠速度、落點的變化,讓對手落入你的套路。


這也是為什麼當初規劃《打造你的專屬贏球套路》時,一開始就定調為:

「以一套證實有效的戰術為框架,根據每個人的打法風格,補足每位學員在發球/接發球/正反手方面,為了落實戰術所必須完全掌握的技術。」


除了上面提到的那些發球技術的各種層面,都會涵蓋到之外...

更重要的是,每位特訓學員因為打法與身體素質差異,需要用來實現戰術的技術項目也不同。

例如為了達到相同的戰術目的,不同學員需要練的發球也不會一樣。


我很肯定你認真看待自己球技的態度,這是成為高手的必要條件。

但也看過太多比你還認真的球友,花了很多心力鑽研特定某項技術...


結果比賽還是用不出來,或是勉強用上了,還是讓自己對於戰局沒有任何幫助。

實在是很可惜~


希望以上的回覆,能夠讓你往後的努力是在對的方向上,加油!

分享,是進步的起點。

如果你對以上內容很有感覺,或是剛好也有類似經驗的話,我想邀請你:

  1. 透過下面按鈕分享給你志同道合的球友
  2. 在下方留言區與我分享你的心得或故事


評論

    類別

    全部
    心態與策略
    心態與策略
    打法與戰術
    接發球
    正反手技術
    正反手技術
    發球搶攻
    訓練與球具
    雙打


    【限時免費】桌球基因檢測 2.0

    NT$690.00 NT$0.00
    立即免費檢測

    圖片

    林彥君

    《桌球急診室》創辦人

    ​專注於協助想突破技術瓶頸的球友挖掘桌球基因,找到最適合的進步方式,並發展個人風格打法。

    期許能幫助10000名球友,學會當自己的教練,打出屬於自己的好球,在球場上做最好的自己!

首頁|關於我|部落格
​
​球友回饋|隱私權政策

 © 2021 Pingpongs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