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the site...

桌球急診室
  • 最新版《桌球技術知識架構》
  • 診療部落格
  • 球友們的熱情回饋
  • 關於我與《桌球急診室》
  • 最新版《桌球技術知識架構》
  • 診療部落格
  • 球友們的熱情回饋
  • 關於我與《桌球急診室》

診療部落格

這裡不是網路文章剪貼簿
只有原創的技戰術精華
​讓你每天比昨天的自己更強

平面=反膠,那...短顆=正膠?中顆=生膠?

6/10/2019

評論

 
桌球器材的花樣實在不少,底板材料以及結構就先不說了,膠皮種類就五花八門了。

甚至光是基本的分類方式,就因為台灣與大陸長期慣用的中文名詞差異,而讓許多球友們混用,甚至誤用。

例如球友V的提問,就讓我替他擔心可能買錯膠皮浪費錢跟時間,也可能影響他個人打法的長期發展...
請問短顆是生膠嗎?

可是怎麼常常有人說,
正膠就是短顆粒、生膠就是中顆粒呢?

我的回覆

短顆未必是生膠喔~

生膠與正膠並非相對的名稱,生膠相對的是熟膠,正膠相對的是反膠。

所以嚴謹地說,顆粒膠皮都屬於正膠,只是有顆粒高度、硫化程度的區別。


生膠顆粒相對於熟膠,顆粒比較硬也比較彈,摩擦力比起相同高度、直徑、密度的熟膠要小。

反之熟膠顆粒,尤其是正貼的熟膠短顆,因為使用者水平或是本身規格,製造旋轉的能力有時並不會比平面遜色太多呢~



只是長期以來,尤其在大陸,習慣用正膠來表示「顆粒朝上的正貼短顆熟膠膠皮」。

而台灣主要沿用ITTF以及日系、歐系膠皮廠商的區分習慣,以顆粒長度作為區分。


中國隊的王濤、陳靜、香港隊的唐鵬,以及日本的伊藤美誠等,都是使用生膠短顆的選手。

而中國隊出身的
劉國粱、何志文,以及在2019年世錦賽拿到男單亞軍的Mattias Karlsson(結婚後冠妻姓Falck)等,使用的都是正膠短顆。


其實更全面地來說,膠皮至少有下面4種基本區分方式:

1. 以顆粒高度區分,有短/中/長顆。

2. 以膠皮製作時的硫化程度區分,硫化程度低的是生膠,反之為熟膠。

3. 以顆粒朝向區分,朝上的稱為正膠,朝下的是反膠,也就是俗稱的平面膠皮。

4. 以表面性質區分,平面膠皮還可分為澀性/黏性/防弧等種類,當然還有顆粒膠膠皮。


當然,現在的膠皮工藝越來越進步。

​像是內建張力(俗稱內能或內建快速膠)的、從顆粒結構去變化的,或是從海綿硬度、成份,甚至膠水成份去調製的。

分享,是進步的起點。

如果你對以上內容很有感覺,或是剛好也有類似經驗的話,我想邀請你:

  1. 透過下面按鈕分享給你志同道合的球友
  2. 在下方留言區與我分享你的心得或故事


評論

    類別

    全部
    心態與策略
    心態與策略
    打法與戰術
    接發球
    正反手技術
    正反手技術
    發球搶攻
    訓練與球具
    雙打

    圖片

    林彥君

    《桌球急診室》創辦人

    ​專注於協助想突破技術瓶頸的球友挖掘桌球基因,找到最適合的進步方式,並發展個人風格打法。

    期許能幫助10000名球友,學會當自己的教練,打出屬於自己的好球,在球場上做最好的自己!

首頁|關於我|部落格
​
​球友回饋|隱私權政策

 © 2021 Pingpongs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