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the site...

桌球急診室
  • 最新版《桌球技術知識架構》
  • 診療部落格
  • 球友們的熱情回饋
  • 關於我與《桌球急診室》
  • 最新版《桌球技術知識架構》
  • 診療部落格
  • 球友們的熱情回饋
  • 關於我與《桌球急診室》

診療部落格

這裡不是網路文章剪貼簿
只有原創的技戰術精華
​讓你每天比昨天的自己更強

拉半出台球:頂尖高手與一般高手的差別

9/27/2017

評論

 
請你先看下面這三段影片,共六分鐘出頭,看完後請思考兩個問題:
​
  1. 他們在練的半出台球性與一般的球有什麼不同?

  2. 劉國梁強調的重點是什麼?
​對,我知道你沒辦法完全聽清楚劉國粱在說啥,所以我才請你先自行思考。

答案來了

​他們在練的半出台球性與一般的球有什麼不同?

  • 從落點來說,半出台球的長度很尷尬,用短球的方式來處理,回球質量不會太高,容易變成對方機會球。
  • 用長球的方式處理,又有球桌的阻擋,整個發力動作很受限,球拍甚至還容易撞到拍子。(Waldner在雙打就發生過,拍子還斷了飛到對手那邊。)
  • 從力量來說,半出台球容易等不到球也借不到力,吃球與咬球的難度比較高。
  • 在目前塑料球40mm+的時代,半出台球出現的頻率會更高。
​

​劉國梁強調的重點是什麼?

  • 等看清楚球了,能夠安全地吃到球了,再出手。
  • 稍微沉肩的動作讓對方以為是要拉一板慢的加轉,但結果是快拉。
  • 由於球桌的阻擋,拉前衝時講究的前撲,以及一般正手短球要求持拍側腳上步,反而都不需要;因為這樣手臂與手腕的調節空間反而沒了。
  • 要把位置讓開,利用腰帶肩、肩帶臂、臂帶腕,然後手腕吃球後,利用二次加速把球加轉甩出。
  • 半出台跟台內挑的手腕運用原理一致,差別在於半出台可以藏拍,看對方的動線突襲空檔,以及利用腰與肩的力量。
  • 最後一段是在強調,即使是台內球,還是必須利用手腕吃球再二次加速甩出,也就是我15個心法中的頭兩個心法提到的重點。
    • 這邊劉國粱只是用來讓前衝成精的許昕體會半出台球反而要以類似台內球的方式來用腕。
​

​所以頂尖高手與一般高手,甚至業餘球友處理這樣的球時,差別就在於--

​頂尖:藏拍後快拉空檔
一般:搶拉加轉過渡一板
業餘:用短球方式處理,或勉強硬拉結果拉空。

請你特別注意,以上屬於進階手法,必須在符合...

  • 球雖出台,但很低軟,基本上抓不到最高點。

  • 顧忌拉加轉過渡會被反衝

這兩個前提下,才考慮使用,不是所有半出台球都得這麼處理。

因為這種特殊情境的半出台球,與台內短球以及可以搶衝的半出台高球(約兩個網高)只有一球之隔。
​

​所以準備接球時還是要有下面兩個好習慣,才不會錯失處理短球或搶衝的先機...

  1. 持拍手務必保持在桌面上

    這樣才能搶到最高點觸球,並且有充分的時間與空間發力,才能保證一定的球質。反之很多球友拉球前引拍習慣往下放,遇到這類球往往錯失先機,只能勉強過渡了。

  2. 把「等著球來打」的習慣改成「迎著球去打」

    目的同樣也是在最高點擊球,但比上一點提到的更積極,需要利用腳步去找球點,是處理被吸短卸力的球時必要的動作喔!
​

​最後再請你思考一題:

如果你自己看影片,是否也能歸納出這樣的門道呢?

這題就沒有標準答案了,但我想你現在已經能體會,為什麼大部分人很用功地看了網路教學影片,卻還是收穫有限的原因了吧!
​

分享,是進步的起點。

如果你對以上內容很有感覺,或是剛好也有類似經驗的話,我想邀請你:

  1. 透過下面按鈕分享給你志同道合的球友
  2. 在下方留言區與我分享你的心得或故事


評論

    類別

    全部
    心態與策略
    心態與策略
    打法與戰術
    接發球
    正反手技術
    正反手技術
    發球搶攻
    訓練與球具
    雙打


    【限時免費】桌球基因檢測 2.0

    NT$690.00 NT$0.00
    立即免費檢測

    圖片

    林彥君

    《桌球急診室》創辦人

    ​專注於協助想突破技術瓶頸的球友挖掘桌球基因,找到最適合的進步方式,並發展個人風格打法。

    期許能幫助10000名球友,學會當自己的教練,打出屬於自己的好球,在球場上做最好的自己!

首頁|關於我|部落格
​
​球友回饋|隱私權政策

 © 2021 Pingpongs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