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the site...

Pingpongsos 桌球急診室
  • 最新版《桌球技術知識架構》
  • 診療部落格
  • 球友們的熱情回饋
  • 關於我與《桌球急診室》
  • 最新版《桌球技術知識架構》
  • 診療部落格
  • 球友們的熱情回饋
  • 關於我與《桌球急診室》

診療部落格

這裡不是網路文章剪貼簿
只有原創的技戰術精華
​讓你每天比昨天的自己更強

一直找不到稱手的球拍,讓你球技卡關了嗎?

1/22/2021

評論

 
選擇適合的球拍始終是桌球的樂趣也是必修課,不同技術水平、打法的人適合的底板與膠皮也不一樣。

不少資深球花了相當多的心思在球拍上,鑽研程度之深入,不夠專業的賣家或店家恐怕一下子就被問倒了。

不過像球友Y這樣苦尋心目中理想球拍手感的同時,卻常常忘了最重要的變數其實是...

深入瞭解
評論

別誤會了!沒進步並不是因為練習量不夠,而是___

1/17/2021

評論

 
很多球友覺得自己已經花錢請教練了,也有投入時間練習,但還是沒進步,是因為練習的量不夠。

其實除了「份量」,練習的「品質」更重要,否則練越多卻與實戰脫節得越厲害,又有什麼意義呢?

例如在接發球方面,球友Q在還沒有養成好習慣之前,只加強特定接球技巧效果就非常有限...

深入瞭解
評論

新球拍的蜜月期過了之後,你又開始懷疑球拍與自己了嗎?

12/28/2020

評論

 
相信不論你是球齡不長的新手,還是久經賽場的老將,每次換新拍或新皮的時候,心裡多半都有一股莫名的興奮感。

這種興奮感是一種期待,期待上場試拍的時候,能夠讓自己與球友都眼睛一亮,就像穿了新的行頭上街一樣。

但我也常在球館看到不少帶著新兵器來獻寶的球友,心情從期待驚喜,轉變成驚訝、驚恐與驚嚇。

其實要找到稱手的拍皮是需要花心思以及運氣的,背後往往是球具與技術觀念的糾結,就像球友L最近與我分享他換新拍皮後的困惑...

深入瞭解
評論

練發球機到底有沒有用?你不妨這樣思考看看

12/20/2020

評論

 
在桌球討論區或是論壇上,偶爾會看到一些球友爭論用發球機訓練的優缺點。

像球友Q這樣常用發球機輔助練習的人,多半是基本功還不穩定,又找不到適合的人協助餵多球。

但他也心知肚明這樣可能有賽練脫節的風險,所以我就建議他從更全面的角度來思考...

深入瞭解
評論

底板膠皮應該多久換一次呢?

12/18/2020

評論

 
很多球友會把燒拍燒皮嘗鮮當成樂趣,或是為了配合自身打法在拍皮上煞費苦心,甚至專門買來收藏。

雖然我自己一支底板就打了二十多年,但我也認同底板與膠皮都有生命週期的。

許多拍皮一開始都不太好打,底板與手型的磨合以及吸附汗水濕氣後,手感往往更好。

不少膠皮開封後也是要經過一段時間逐漸熟成,旋轉與速度才會達到性能巔峰。

但拍皮只要有持續使用就屬於消耗品,性能總是會隨著時間衰退,因此球友A這樣的疑問就挺合理的...

深入瞭解
評論

常見的桌球運動傷害對策(3)

2/20/2020

評論

 
在與球友們交流一些桌球方面的運動傷害時,多半是檢討姿勢是否不正確,或是練習方式是否不合理。
​
但下面這位球友S的狀況我還是第一次遇到...

深入瞭解
評論

高手都愛用藍海綿膠皮?海綿顏色會影響性能嗎?

10/17/2019

評論

 
不少專業級的燒皮燒拍球友,對於膠皮海綿非常講究,甚至硬度差個 0.5 度、厚度差個 0.2mm 都不行。

近20年隨著比賽規則的調整,各種高張力、高彈性的「內能膠皮」也不斷推陳出新,現在好像不配塊蛋糕海綿就不夠時髦。

而海綿或是整張膠皮的顏色,也充滿了各式各樣的江湖傳言,就連我自己也曾經跟球友Y有同樣的疑惑...

深入瞭解
評論

古代盔甲的魚鱗片很厲害,那球拍底板上的魚鱗紋呢?

10/5/2019

評論

 
在器材發燒友的眼中,任何球拍上的細微差別,可能都會對技術造成很大的影響。

雖然老室友們都知道我不傾向讓器材凌駕於球技之上,但我也認同器材特性確實會對技戰術與打法加減分。

但像球友L問到的這項底板特徵,就是在江湖上廣為人知的器材傳說之一...

深入瞭解
評論

比賽場上表現時好時壞?你可能遇到球技撞牆期了

10/3/2019

評論

 
愛打桌球的人其實幾乎都有一個明顯特質,那就是追求進步的渴望比其他人要強得多。

但一直沒進步帶來的挫敗感,或是不知道自己到底有沒有進步的茫然,的確困擾著許多球友。

甚至像球友C這樣已經有找坊間教練學球的,也還是缺乏方向感...

深入瞭解
評論

有很多想練的東西,就是沒有固定的好球伴?

9/29/2019

評論

 
除了練發球或是打發球機,桌球基本上就是兩人到四人的運動。

所以本質上也算是一種社交活動,所謂「以球會友」也包含了這部份的意義。

但我發現不少像球友R這樣的人都挺苦惱的,沒有固定且水平適合的球友一同練習,導致自己的進步緩慢...

深入瞭解
評論

又有小學成立新球隊了!那球拍該怎麼選購呢?

9/27/2019

評論

 
這幾年台灣小學的桌球風氣似乎越來越盛了,每隔一段時間就會聽說哪個國小成立新球隊,希望我介紹合適的教練。

然而除了教練,選手們球拍的選用以及採購也都是難題,尤其對於一個橫跨數個年級的新球隊來說。

例如有位既是桌球好手同時也是校長的老室友Q,就問道...

深入瞭解
評論

保養膠皮很重要,但一定得用保護貼嗎?

9/21/2019

評論

 
現在大品牌、高性能的膠皮動輒台幣一、兩千元,例如蝴蝶最新的 D 系列 (Dignics) 已經要兩千五了!

除非自己器材預算充裕、只打便宜的皮,或是球隊有補助甚至廠商贊助,否則好好保養膠皮,延長膠皮使用期限也算是基本功之一。

網路上有不少保養膠皮的神人、神技與神器,其中我自己覺得 CP 值最高的就是保護貼了...

深入瞭解
評論

燒球拍跟燒香不一樣,花錢之外更要花心思!

9/11/2019

評論

 
過去在替球友進行球具諮詢的時候,像《換底板膠皮前你得先問這7個問題》,或是《球具諮詢案例(1)》與《球具諮詢案例(2)》這幾次,主要是從器材本身性能以及使用感受上去討論。

但像球友 C 這樣的學員們,由於技戰術以及打法都在快速地成長、成型中,對於球具方面有了另一個層次的疑惑...

深入瞭解
評論

花錢請教練卻還是沒進步,只是因為練習不夠嗎?

9/9/2019

評論

 
其實學習桌球就跟學習其他技能一樣,除了要花時間練習內化之外,更重要的是「信心」!

不只是比賽時的信心,也包括對學習內容、方式以及方向的信心。

​例如球友 H 擔心自己缺乏練習環境而影響實戰能力,但問題的癥結其實並不在這裡...

深入瞭解
評論

再一位栽培子女學球的父親心聲

6/20/2019

評論

 
身為父親,以及周遭好多位學長學弟讓自己的小孩學球多年,甚至目標就是選上少年國手...

所以有時會有類似《一位栽培子女學球的父親心聲》《另一位栽培子女學球的父親心聲》《又一位栽培子女學球的父親心聲(1)》《又一位栽培子女學球的父親心聲(2)》這幾篇這樣的交流機會。

最近與我聊到這類話題的也是身為父親的球友J...

深入瞭解
評論

買球具前想想這7件事,降低你買錯後悔的機率。

6/18/2019

評論

 
過去我在《換底板膠皮前你得先問這7個問題》《球具諮詢案例(1)》《球具諮詢案例(2)》提供過一些購買球具前的建議。

購買的「通路」方面,倒是比較少討論到。

不過球友D的這次求診,讓我剛好有機會多分享一些這方面的心得...

深入瞭解
評論

平面=反膠,那...短顆=正膠?中顆=生膠?

6/10/2019

評論

 
桌球器材的花樣實在不少,底板材料以及結構就先不說了,膠皮種類就五花八門了。

甚至光是基本的分類方式,就因為台灣與大陸長期慣用的中文名詞差異,而讓許多球友們混用,甚至誤用。

例如球友V的提問,就讓我替他擔心可能買錯膠皮浪費錢跟時間,也可能影響他個人打法的長期發展...

深入瞭解
評論

關於「穩定性」訓練菜單的規劃建議

6/9/2019

評論

 
運動項目的訓練菜單,就像音樂領域的樂譜或是戲劇領域的腳本一樣,是平時私下演練時的標準配備,更是臨場表演的重要依據。

對於有特定訓練目的球友來說,一份設計得當的訓練菜單更像是處方簽,短期可以藥到病除,長期則是強身健體。

例如我就針對球友Q的訓練需求,分享了一些規劃菜單時的思路...

深入瞭解
評論

橫板握拍的背面一定只能有食指嗎?

6/8/2019

評論

 
橫板握拍雖然比較自然好上手,但就如同我在《橫板握拍時拇指怎麼放比較好?》與《2個方向帶你克服橫板握拍的多年糾結》這兩篇分享過的,橫板握拍其實眉角也不會比較少。

但除了拇指位置、深握/淺握、虎口兩側與拍肩形成的正/反手利之外,球友L這次的提問確實比較少見...

深入瞭解
評論

亞洲的桌球教練真的有比較厲害嗎?

6/7/2019

評論

 
以網路社群的型態來營運《桌球急診室》的一大收穫就是,能夠與全世界各地的華人球友交流。

有時來自台灣以外、甚至非亞洲地區的球友困擾,確實是我平時很少思考的。

例如球友F在參考《你經常無法知行合一嗎?》這篇之後的回饋,讓我有機會用不同角度闡述理念...

深入瞭解
評論

球友回饋:會發力的是高手,懂得放鬆才是大師!

6/3/2019

評論

 
業餘成年球友們常遇到的困擾就是運動傷害,其中大部份是因為動作結構不合理而又強行發力,造成長期勞損。

球友H看了我之前在《小心!你的手臂可能已經受傷了》這篇分享的案例之後,也回饋了自己心得。

​我覺得相當有見地,特別整理出來分享給大家...

深入瞭解
評論

影響膠皮使用期限的因素

4/15/2019

評論

 
打個比方,如果底板是印表機,那膠皮就像碳粉匣或是墨水匣,基本上就是耗材。

雖然我在《膠皮有保存期限嗎?》有簡單地分享過心得,但球友L心中始終有個問號,想知道以自己打球的頻率,到底多久需要換皮呢?

畢竟太快換很傷荷包,太久才換又容易把打不好的怨氣都怪在膠皮性能消退上...

深入瞭解
評論

評估桌球教練適任性的3項指標

2/21/2019

評論

 
不少球友在網路上參考各種文章、影片自學了之後,發現自己越來越迷惘。

雖然逐漸覺悟「免費的最貴」,但對於是否該請一位教練指導,還是充滿了疑慮。

例如球友L就問說...

深入瞭解
評論

你追求的是標準動作?還是正確動作?

2/20/2019

評論

 
許多動作尚未完善的球友,經常會不斷地參考各種教學,希望能夠做到坊間教練鼓吹的標準動作。

但在執著標準的同時,往往就是破功的開始,離打好球的目標越來越遠。

例如球友A在我分享了《你也有破功的經驗嗎?》這篇之後,也回饋了他的想法...

深入瞭解
評論

用加重型球拍的練習目的與風險

2/13/2019

評論

 
不少球友除了球技方面的鑽研之外還會進行重訓,例如之前在《走位與體能訓練》中就有提過。

有些人還會故意加重球拍的重量,希望可以改善發力或是擺速。

這樣的練習方式雖然可行,但還是有需要注意的地方,例如球友T的經驗是...

深入瞭解
評論
<<上一步

    類別

    全部
    心態與策略
    心態與策略
    打法與戰術
    接發球
    正反手技術
    正反手技術
    發球搶攻
    訓練與球具
    雙打

    圖片

    林彥君

    《桌球急診室》創辦人

    ​專注於協助想突破技術瓶頸的球友挖掘桌球基因,找到最適合的進步方式,並發展個人風格打法。

    期許能幫助10000名球友,學會當自己的教練,打出屬於自己的好球,在球場上做最好的自己!

首頁|關於我|部落格
​
​球友回饋|隱私權政策

 © 2022 Pingpongs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