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下旋球老是不穩定,換了不同的皮或是拍子,進球率有提昇,但總覺得是靠器材進球的。
☹有人說要撞擊多,有人說要多摩擦,有人說要加快擺速,有人說要重心轉換,到底怎樣才對呢? ☹教練一直操練正反手跟腳步,每次都累得跟狗一樣,撿球都腿軟了,但實戰中還是用不出來,交了很多學費感覺只是在練手感跟體能。 ☹拉球、扣殺、切球都練得還不錯,但一比賽光是發球就看不懂了,吃發球吃到飽,苦練的招式都用不出來,實在超挫折的! ☹自己發球沒有威脅性,長球不夠長、旋轉不夠強、落點不夠刁鑽,更麻煩的是對方回的球都不能進攻,老是被破發球局,發球搶攻老是施展不開。 ☹一上場就會緊張,手心冒冷汗、頭腦一片空白,連球怎麼輸的都沒感覺就下場了。 |
我把這15個心法總結成一份精華電子書,包括:
✓ 5個你老是拉不出高質量弧圈球的關鍵原因,讓你可以享受一板爆衝的快感! ✓ 5個讓你發球更有威脅的秘訣,讓你比賽直接得分,或是替自己的第三板攻擊創造最有利的條件。 ✓ 5個你下次就用得上的比賽實戰技巧,讓你發揮自己平常的水準,打出一場自己都滿意的好球。 我相信打桌球的孩子不會變壞,希望你尊重這份得來不易、出於善意的報告版權。相對地,你的個人資料與隱私權也會受到尊重與妥善的保護。
|
我的桌球小履歷
林彥君桌球急診室創辦人
|
10歲學球,中學時中斷6年,上大學後重拾球拍,深知成人會遇到的技術困擾。
大學時擔任桌球社社長、系隊隊長,獲選校隊並參加大專盃;畢業後,也入選任職單位的桌球代表隊。 教學經驗從小學生到退休人士,國內外皆有學員。 目前專注以「個人化桌球技術管理顧問」的角色,協助想突破技術瓶頸的成人球友們,挖掘桌球基因,找到最適合的進步方式,並發展個人風格打法。 擅長以不同於傳統桌球訓練的思維、內容,以及形式,從打造個人專屬戰術的角度切入,優化出最能發揮你自身優勢的技術組合。 讓你一上場就知道該怎麼打、懂得如何面對不同類型的對手,並且有能力因應賽況的變化。 期許能幫助10000名球友,學會當自己的教練,打出屬於自己的好球,在球場上做最好的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