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the site...

桌球急診室
  • 最新版《桌球技術知識架構》
  • 診療部落格
  • 球友們的熱情回饋
  • 關於我與《桌球急診室》
  • 最新版《桌球技術知識架構》
  • 診療部落格
  • 球友們的熱情回饋
  • 關於我與《桌球急診室》

診療部落格

這裡不是網路文章剪貼簿
只有原創的技戰術精華
​讓你每天比昨天的自己更強

周遭愛指導的球友太多,搞得自己好亂!?

2/15/2019

評論

 
桌球基本上不是一人運動,除了場上的比賽切磋,場下練習時的交流也很熱鬧。

但對於像球友H這樣技戰術還不夠成熟,也尚未掌握完整觀念的球友來說,身旁眾多熱心指導的「老師」們反而帶來不小的困擾呢!

就如同《球友回饋:打球得失寸心知》這篇,球友B也分享了自己的困擾...
每次我請朋友餵球練拉球,總是大家意見很多。

有人說腳不對,有人說腰沒轉,撞擊太多,搞得我好亂哦!

現在好像要拉球時就會害怕,心裡有障礙了。

我因一開始學球時,被要求手肘不能打開(習慣近台快攻),當要退中遠台拉球時,大家都要我把手肘放下轉身。

甚至手要甩到臀後,強調拍子接觸球不要有板子的聲音。

但我打撞擊比較有信心,刻意要摩擦反而力量好像發不出來。

請問拉球,除了大家認定的這些標準動作之外,還有沒其他方式可糾正呢?

​或是我的該怎麼去克服呢?

我的回覆

我完全能體會妳這種無奈的心情,有類似困擾的球友不在少數。

妳很幸福,身旁有那麼多熱心的球友~

但當每個人都各說各話,發表自己的體會,反而容易有瞎子摸象那種見樹不見林的風險。


很多球友練習中台拉球煞有其事,實戰卻完全用不出來。

就因為前三板往往都是近台戰鬥,沒有近台能力的人容易陷入被動。

而妳有近台快攻的基礎,這是很寶貴的經驗,也是你的優勢。


我的專長就是根據每個人身體素質、技戰術能力、比賽經驗等等,給予針對性的建議,這樣才真正有效。

以你的狀況,我給妳的處方是:


  1. 不用刻意迴避撞擊

    尤其不用理會什麼「不要有板子聲音」的說法,那種觀念在小球時代蔚為風潮(但也還是不正確),目前已經過時了。

    最先進的弧圈球(拉球)技術講求的是「在足夠撞擊的基礎上進行摩擦加轉」。


  2. 加強小臂的二次加速

    當你撞擊力量越大,小臂加速收縮就要越快,摩擦效果才會好。

    否則拉出來的球只爆不衝,威脅性很低。


  3. 區分攻球與拉球的擊球節奏

    攻球與拉球除了2提到的二次加速的差別之外,另一個差異是「擊球的時機」。

    攻球原則上會在上升後期或是高點期觸球,拉球多半選擇高點期或是下降前期觸球。

    這是因為攻球多半講求回球的速度、力量以及突然性,而拉球則訴求更充裕的摩擦加轉時間與空間。


綜合以上三點,當妳進攻時,只要用自己覺得最自然的方式準備撞擊。

有把握時可以撞大力些,機會不好時就撞小力些。


然後根據要攻球還是要拉球的目的,決定小臂要不要二次加速。

選擇適當的擊球時機就可以了,這部份就像開車的換檔。


等妳把我上面建議的運用自如之後,再來琢磨轉身、手肘高度、手甩身後之類的細節才有意義。

例如當妳為了提昇拉球質量,想要加大撞擊力道、做好二次加速摩擦,妳自然會增加整體動作的幅度。

什麼轉腰、拉手都是自然產生。


上面提到的東西背後都有對應的物理學理論,這邊我就不深談。

我想強調的是,大多數人並沒有理解每項技術的本質,無法分辨各個動作要領的目的,自然只能追求最表面的動作型態。


《桌球急診室》有別於坊間傳統教練或是網路片段教學的地方就在於,同時從技術本質與個人特質下手,找出最適合妳的打球方式。

這樣不僅改善效果顯著,更重要的是,幫助妳用自己的動作打出自己想要的球。

​這樣才最自然而且不容易破功喔~

分享,是進步的起點。

如果你對以上內容很有感覺,或是剛好也有類似經驗的話,我想邀請你:

  1. 透過下面按鈕分享給你志同道合的球友
  2. 在下方留言區與我分享你的心得或故事


評論

    類別

    全部
    心態與策略
    心態與策略
    打法與戰術
    接發球
    正反手技術
    正反手技術
    發球搶攻
    訓練與球具
    雙打

    圖片

    林彥君

    《桌球急診室》創辦人

    ​專注於協助想突破技術瓶頸的球友挖掘桌球基因,找到最適合的進步方式,並發展個人風格打法。

    期許能幫助10000名球友,學會當自己的教練,打出屬於自己的好球,在球場上做最好的自己!

首頁|關於我|部落格
​
​球友回饋|隱私權政策

 © 2021 Pingpongs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