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the site...

Pingpongsos 桌球急診室
  • 最新版《桌球技術知識架構》
  • 診療部落格
  • 球友們的熱情回饋
  • 關於我與《桌球急診室》
  • 最新版《桌球技術知識架構》
  • 診療部落格
  • 球友們的熱情回饋
  • 關於我與《桌球急診室》

診療部落格

這裡不是網路文章剪貼簿
只有原創的技戰術精華
​讓你每天比昨天的自己更強

桌球打的就是一種節奏感,擊球如此、比賽更是!

1/21/2021

評論

 
除了比賽勝率、動作是否合理協調,或是單板質量夠不夠高之外,打球有沒有節奏感常常是我評估一個人球技好壞的重要標準。

不只是擊球時的節奏感,還有比賽時的節奏感,會不會一不小心就被對手打亂了陣腳?

像球友R就在節奏感這個方面遇到很大的瓶頸,這次我就改換另一個角度與他探討...

深入瞭解
評論

球路被熟悉了實在很悶,到底該怎麼解套才好呢?

1/19/2021

評論

 
很多資深球友的技戰術水平都不錯,在一些業餘比賽中遇到陌生對手經常都有出色的表現。

反而是遇到比較熟的球友或是隊友,平時拿手的招式似乎都沒用了,打得異常辛苦還有點狼狽。

雖然這樣打起來更過癮,但除了基本化被動為主動的方法之外,球友S還希望在這方面有更全面的突破...

深入瞭解
評論

想要打贏長顆嗎?光是適應還不夠喔~

1/18/2021

評論

 
業餘球友之間的切磋,幾乎很難不遇到打顆粒的對手。

尤其是長顆(長膠)回球的旋轉變化以及節奏,讓大部分不了解長顆特性,或是像球友J這樣一知半解的人吃足了苦頭。

其實要對付長顆,光是被動地適應對方球性之外,還得從戰術下手才能掌握主動...

深入瞭解
評論

還沒建立好防守的能力,別急著追求反拉的帥氣。

1/12/2021

評論

 
在職業水平,如果進攻質量不高,或是以防守為主,或許偶有佳作,但基本上很難登頂。

但在業餘水平,只要不錯的防守能力以及戰術觀念,甚至不用退台就可以與對手周旋,立於不敗。

最怕的是像球友K這樣,防守技巧還不夠全面,就先羨慕起別人中遠台反拉了...

深入瞭解
評論

因為缺少穩定的得分方式,比賽老是贏不下來嗎?

1/10/2021

評論

 
很多資深球友技術底子很不錯,但比賽往往會陷入一種瓶頸。

如果實力懸殊一直被對手壓著打也就罷了,有時明明有機會贏的,卻莫名其妙地打到輸。

心態固然是一大因素,像球友V這樣知道問題出在哪兒,但沒有具體解決辦法的大有人在...

深入瞭解
評論

反手顆粒卻佔不到便宜,老是被當成弱點來打?

1/8/2021

評論

 
在業餘桌球圈中,尤其是年紀較長或是女性球友,使用顆粒的比例一直都不低。

很多人聞顆粒色變,不敢、不願意,甚至不屑跟顆粒打,當然也有很多人把顆粒對手當成磨練球性理解力的好幫手。

但從像球友W這樣顆粒使用者的角度來看,手持顆粒未必就一定是優勢,尤其從來沒有真正懂顆粒的人引導...

深入瞭解
評論

6個步驟建立你自己的打法體系

12/30/2020

評論

 
很多資深球友遇到球技瓶頸的時候,常常有兩種反應:

一種是直覺地想從單項技術切入,例如想練一板擰球來解決接發球的問題,或是覺得拉好弧圈球就能馬上漲球。

另一種則是經過多年冤枉路的折騰,乾脆用高大上的底板膠皮來滿足自己的空虛,甚至換張顆粒來逃避問題與欺負新手。

只有很少數的人能夠像球友P這樣,用更大的格局與更廣的視野來檢視自己的困境...

深入瞭解
評論

削球不是單一打法,找出自己的打法風格很重要!

12/29/2020

評論

 
這些年下來,我輔導過各式各樣打法的學員,甚至還有打法尚未定型就改練削球的。

這類型的人底子通常都不差,但在戰術套路方面卻往往越練越茫然,像球友N就是...

深入瞭解
評論

日直球友想改練中直橫打或橫板,真正需要考量的其實是___

12/27/2020

評論

 
許多與我交流的室友們的年齡與球齡都不小,因此直板的比例也挺高。

其中不少打日式直板的室友,一直有改中式直板或是橫板的念頭,有些人轉型成功,有的人卻進退兩難。

之前我也分享過轉型前的一些思考方向,但這回球友K的提問,讓我決定從不一樣的角度協助他評估球技突破的可行性...

深入瞭解
評論

續談如何對付削球手

12/19/2020

評論

 
許多球友不喜歡與特殊打法的人對練或是比賽,總覺得對方球路太怪,練不到什麼東西。

但其實我經常建議老室友們要多把握與特殊打法交流的機會,因為這些時候往往可以幫助自己檢視技戰術上還有哪些問題。

例如球友J平時拉球頗有水準,前衝、加轉、側拐、外撇樣樣來,一遇到削球手卻連過網上台都成問題了...

深入瞭解
評論

腳步總是太慢跟不上?你可能需要重新理解腳步

12/17/2020

評論

 
球技到了一定的水平之後,高手與中手的差別之一就在於腳步。

倒不是說高手們的腿力多強、跑得多快,而是在於跑得有效率。

包括從什麼時候啟動、往哪裡跑、該用什麼樣的腳步跑、怎麼配合擊球等等。

腳步關係到擊球前的各項準備,也影響板與板之間的銜接,腳步合理順暢,整體就顯得很從容,否則就可能像球友H一樣...

深入瞭解
評論

顆粒過來的球又快又沉,到底該怎麼接呢?

12/14/2020

評論

 
遇到顆粒打法的時候,最讓人頭痛的問題就是球有時候很沉、有時候很飄,有時候又會反旋。

經驗比較缺乏的球友往往帶著滿腹問號接球,然後在觸球的一霎那心裡大喊「唉呀,不妙!被暗算了~」。

我在《你被對手的顆粒/ANTI打亂節奏了嗎?》以及《應對各類型顆粒打法的基本觀念(2)》,曾經分享過應對的原則。

這次趁著球友P的提問,我也順便補充了一些相關要領...

深入瞭解
評論

先了解這些再玩短顆粒,相信你會更有收穫喔~

10/9/2019

評論

 
我一般都蠻鼓勵球友們,除了精進自身打法的技戰術之外,也可以多玩玩看其他種類的膠皮。

不少人就因此對原本習以為常的擊球動作,有了更新或是更深的體會,甚至還可能萌生改打法的念頭呢~

藉著球友S分享最近的玩皮心得,我也順便幫他釐清了不少關於短顆粒(正膠,以下統稱短顆)的重要觀念...

深入瞭解
評論

日直改練橫打手腕好痛?趕緊補足橫打的使用觀念囉~

10/1/2019

評論

 
自從直拍橫打這項技術蔚為風潮後,大部分直板球友都躍躍欲試,就算沒有真的改打法,多少也玩過一陣子。

但對於真的有心調整打法的球友來說,轉型的過程不僅充滿疑惑、更是挫折連連,甚至搞到運動傷害的大有人在。

例如球友Z是個相當完整的辛苦案例,所以我也儘量提供他簡要但不失全面性的建議...

深入瞭解
評論

別讓單項技術的瓶頸,限制你打法與戰術發揮!

9/13/2019

評論

 
不少水平不錯的球友,到了一定球齡時候,就會覺得技戰術遇到瓶頸。

有可能是實戰能力一直沒有提昇,也可能是因為器材或是身材條件,限制了打法的可能性。

但事實上,只要思路正確,客觀因素的侷限反而能讓優化方向更明確,像徬徨的球友 Y 就問道...

深入瞭解
評論

與日式直板相見恨晚,到底該怎麼抉擇呢?

6/14/2019

評論

 
目前橫板兩面打法蔚為主流,但中式直板或是日式直板的死忠球友還是大有人在。

我個人是非常樂見各種打法百花齊放,也在《該改練橫打?還是改打橫板?》與《直板單面先思考這2點,再轉型橫打也不遲~》這兩篇分享過一些想法。

甚至就連像球友W球齡尚淺的球友,也不見得就「從善如流」或是盲目地接受橫板呢...

深入瞭解
評論

想改練削球打法嗎?思考過這些再決定囉!

6/13/2019

評論

 
以往我在與球友們討論打法或是實戰套路的時候,有時會把削球手當成應對的案例。

例如在《如何對付削球手?》《再談如何對付削球手》以及《又談如何對付削球手》這三篇就分享過不少心得。

但這次與球友D,從削球手本身或是改練削球打法的角度來探討,應該算是第一次...

深入瞭解
評論

突破這3處實戰盲點,每局漲3個球並不難!

6/12/2019

評論

 
很多有經驗的球友,對於技戰術都有一定程度的涉獵,也知道應該像《你有分析過自己的比賽狀況嗎?》這篇進行自我分析。

但球友Z進一步用《​關於戰術...你應該問自己的2個問題》中提到的小技巧自我辯證的時候,就遇到不少兩難的狀況,例如這三個問題...

深入瞭解
評論

你常因為拉不好下旋球,戰術無法順利執行嗎?

5/27/2019

評論

 
用拉弧圈球的方式起下旋製造下一板進攻機會或形成相持,是業餘比賽中經常可以見到的球路。

過去我也在《你正手拉下旋後的連續板不穩定嗎?》《超囧的!下旋起板後就被快帶/快壓》以及其他地方,分享過相關的技戰術觀念。

但許多球友還是有不小的心理障礙,經常在拉下旋球這一步就嚴重卡關了,搞得拉也不是、不拉也不是,例如球友C就很苦惱地問說...

深入瞭解
評論

換個思路突破盲點,你的打法可以更靈活!

4/27/2019

評論

 
不少球友因為《你有分析過自己的比賽狀況嗎?》這篇分享,開始養成了賽後檢討的習慣。

例如球友R就自我分析後發現,因為追求自身打法上的極致,技術上不但遭遇瓶頸,也連帶造成了運動傷害...

深入瞭解
評論

正手平面+反手顆粒打法常見的比賽困擾

4/13/2019

評論

 
許多顆粒打法的球友回饋說,透過我在《使用長顆的基本戰術觀念》《短顆打法不可不知的基本要領(1)》《短顆打法不可不知的基本要領(2)》這幾次的分享,對於顆粒的技戰術有了更全面的認識。

但畢竟知易行難,還是有不少像球友B這樣的顆粒愛好者,始終掙脫不了比賽的瓶頸...

深入瞭解
評論

台內球老是無法進攻?其實你可以這麼思考

4/12/2019

評論

 
雖然我在《​台內球差的話就劈長準備反拉?》中,曾經粗略地點出台內技術的一些思考方向,但後續一直有不少球友與我交流這方面的心得。

例如與球友Y討論的過程中,就有這麼一題大哉問...

深入瞭解
評論

你弧圈球拉得不錯,但對手會給你球拉嗎?

3/2/2019

評論

 
許多球友本身弧圈球的功夫挺不錯,又或是透過我在《你的弧圈球只能拉一板嗎?(1)》與《你的弧圈球只能拉一板嗎?(2)》這兩篇的分享,大幅地優化了自己的拉球能力。

不過攻擊能力是有了,但攻擊機會卻常常無法順利地製造出來。

例如球友Q就遇到了這種「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困境...

深入瞭解
評論

又談如何對付削球手

2/22/2019

評論

 
之前《如何對付削球手》以及《再談如何對付削球手》都引發了不少球友與我交流這方面的心得,我自己收穫也很大。

除了一些原則性的心法之外,球友X也與我探討到很實際的兩個實戰情境...

深入瞭解
評論

連續進攻能力差,是不是就沒戲唱了?

2/18/2019

評論

 
我在《你常主動退台還是被迫退台呢?(1)》與《你常主動退台還是被迫退台呢?(2)》這兩篇的分享,打中了不少球友們心裡的痛點。

但從中也延伸出關於進攻與防守比例的思考,例如球友P就問到...

深入瞭解
評論
<<上一步

    類別

    全部
    心態與策略
    心態與策略
    打法與戰術
    接發球
    正反手技術
    正反手技術
    發球搶攻
    訓練與球具
    雙打

    圖片

    林彥君

    《桌球急診室》創辦人

    ​專注於協助想突破技術瓶頸的球友挖掘桌球基因,找到最適合的進步方式,並發展個人風格打法。

    期許能幫助10000名球友,學會當自己的教練,打出屬於自己的好球,在球場上做最好的自己!

首頁|關於我|部落格
​
​球友回饋|隱私權政策

 © 2022 Pingpongs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