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the site...

Pingpongsos 桌球急診室
  • 最新版《桌球技術知識架構》
  • 診療部落格
  • 球友們的熱情回饋
  • 關於我與《桌球急診室》
  • 最新版《桌球技術知識架構》
  • 診療部落格
  • 球友們的熱情回饋
  • 關於我與《桌球急診室》

診療部落格

這裡不是網路文章剪貼簿
只有原創的技戰術精華
​讓你每天比昨天的自己更強

擺脫大小臂夾角的迷思,你的擊球動作可以更合理!

10/15/2019

評論

 
打桌球的動作結構非常重要,直接關乎到發力的效率以及球質。

所以許多球友就會特別注重動作的外型,而往往忽略了該項動作的本質,球質事小、受傷事大。

例如球友D提出的大小臂夾角問題,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深入瞭解
評論

球友遇到這2種實戰狀況,如果是你會怎麼解決呢?

9/15/2019

評論

 
有時候相同的實戰情境,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解法,但也會有不同的盲點。

這很正常,畢竟每個人的經驗、能力,以及打法都不同,他山之石經常可以攻錯。

像球友 K 問到的這2個比賽狀況,我簡要地提供了適合他現階段的建議,也歡迎分享你的唷!

深入瞭解
評論

橫板/橫打中路超尷尬?你可以這樣思考看看

6/16/2019

評論

 
評估打橫板/橫打球友技術水平,通常可以粗略地分為幾個層次:
​
1. 反手有沒有進攻能力?
2. 正反手轉換是否順暢?
3. 中路追身球如何應對?

球友K最近的求診提問,正好就是第三個層次...

深入瞭解
評論

關於正手搶攻的腳步,你教練沒告訴你的是...

6/15/2019

評論

 
除了少數天賦異稟的反手天才之外,一般還是會建議以正手進攻為主,這樣整體打法或戰術才會比較有發展性,尤其是單面直板這方面更是不在話下。

除了攻球、拉球等手法之外,擊球前的各項準備往往是進攻是否順利的關鍵。

例如球友C在坊間教練鼓勵下,正手跑位搶攻非常積極,卻常常因為腳步問題充滿了無奈...

深入瞭解
評論

重心轉移與擊球時機的2種搭配方式

6/5/2019

評論

 
很多球齡不算淺的球友,除了動作結構本身之外,多半也都會特別注意自己的重心轉移,希望能夠讓擊球姿勢更合理、發力更有效率。

我之前在《咱來談談重心轉移》《重新理解重心交換與正反手轉換》這兩篇有簡單地探討過擊球時重心轉移的觀念,但似乎一直沒有帶到球友A的這個疑惑...

深入瞭解
評論

反手感覺比正手容易咬球!?(2)

6/4/2019

評論

 
我在《反手感覺比正手容易咬球!?(1)》提到的球友案例是,反手摩擦的感覺比正手好。

而這幾天正好遇到一位現役大學校隊球友K求診,他的症狀正好相反...

深入瞭解
評論

反手感覺比正手容易咬球!?(1)

6/2/2019

評論

 
我之前在《2個要訣提昇你咬球摩擦的效果》與《拉球只快不轉?試試3步驟練習法吧!》這兩篇,分別分享過咬球的要領以及練習方式。

許多球友都回饋覺得咬球感覺比以前好很多了,但其中有位球友M在嘗試之後,有了比其他人更細微的體會與困惑...

深入瞭解
評論

自己弧圈球質量太低,對手拉過來又防不住?

5/30/2019

評論

 
關於弧圈球的技術討論一直沒有停過,不少球友透過《你的弧圈球上台率高卻拉不死對手嗎?》《撞擊與摩擦不用刻意分開》《如何穩定地防守高質量的弧圈球?》這幾篇,對於弧圈球的使用以及應對有了更多的認識。

但每個人實際遇到的瓶頸以及感受都不一樣,例如在回答球友B的提問時,我就改用其他角度協助他釐清幾個弧圈球的重要觀念...

深入瞭解
評論

不需要糾結規範動作,只要動作舒服就行了?

5/28/2019

評論

 
我之前在《以形補形?模仿選手動作時的盲點》《周遭愛指導的球友太多,搞得自己好亂!?》這兩篇,分享過球友們在參考頂尖選手們動作時容易有的觀念偏差。

而球友Y在看了《當心!道聽塗說是有風險的》這篇之後,反而有了另一個極端的疑問,讓我覺得有必再解釋一下...

深入瞭解
評論

你都怎麼處理對方拉過來的側旋球呢?

4/26/2019

評論

 
除了像《把握這3個重點,接好會拐彎的側旋發球。》這篇分享過的接發球應對之道外,在相持的過程中,也是很有可能遇到對手回側旋球過來。

或許是拉了側拐,也可能是個側切、側擠,而球友F就很傷腦筋不知該如何處理...

深入瞭解
評論

從中式直板看握拍以及拉球要領

4/25/2019

評論

 
幾十年前中國的近台快攻獨霸一方時,中式直板在亞洲的普及率相當高。

直到後來弧圈球技術更加成熟,日式直板以及橫板就進一步地壓縮了中式直板的生存空間。

而隨著近年的橫打風潮,中式直板又開始以不同的姿態復興,但像球友Z遇到的握拍困擾卻始終存在...

深入瞭解
評論

擊球前的準備,沒有你想得那麼簡單!

4/24/2019

評論

 
不少球友在我分享《球質不佳?可能是你沒做好身前擊球》之後,發現其實更大的問題是因為腳步跑不到,所以無法在最合適的位置以及時機擊球。

包括總是努力地在網路上爬文翻影片的球友S,也對自己看到的相關片段資訊充滿了問號...

深入瞭解
評論

直板單面反手其實沒有你想的那麼弱勢

4/20/2019

評論

 
很多資深球友從一開始接觸桌球就是直板單面打法,就算目前橫板/橫打當道,也仍然不為所動。

然而實戰中,球友A的反手位經常就處於劣勢。

但就如同我在《其實你可以扭轉直拍反手的劣勢》與《直板單面打法該如何尋求突破?》分享過的,只要調整一下思路,直板單面反手並沒有想像的那麼弱勢...

深入瞭解
評論

改善擊球前引拍問題的3個建議

4/19/2019

評論

 
雖然我在《用1個秘訣同時解決3個技術問題》與《擊球不穩定?問題可能是出在_____​》,都強調過引拍的重要性,但很多球友並沒有認知到自己有這方面的問題。

而新加坡的學員K,透過《影片分析診斷》才察覺自己引拍問題確實不小...

深入瞭解
評論

反手來球高過胸部該如何處理?

4/14/2019

評論

 
大部分人對於球質5要素,速度、力量、旋轉、落點、弧線,都耳熟能詳。

尤其是前面4項是球友間交流鑽研的焦點,反而「弧線」的應對以及調節方法經常被忽略。

大家都愛學頂尖選手們相互鬥短,每球都儘量壓低弧線。

一旦遇到比較高的來球,往往就因為缺乏處理經驗而不知所措,例如球友R就很困擾地問道...

深入瞭解
評論

如何穩定地防守高質量的弧圈球?

4/9/2019

評論

 
過去曾經探討過不少拉弧圈球的技巧,甚至包括像《你反拉/攻弧圈時常被球頂到嗎?》提到的觀念。

但在一般業餘水平,能夠穩定地防守往往更實用,甚至也有轉守為攻的機會。

防守雖然目的單純,但並不簡單。

尤其是像球友H這樣的特殊打法,對於欠缺這方面能力就非常憂心...

深入瞭解
評論

以形補形?模仿選手動作時的盲點

2/24/2019

評論

 
運動最迷人的地方之一,就是能夠精益求精,享受持續進步的喜悅。

不少球友在參考過《追求「標準」動作反而讓你受傷了?》與《你追求的是標準動作?還是正確動作?》這兩篇之後,就開始琢磨自己動作的正確性。

但仍然免不了以特定選手為範本,想從動作型態中找出差異,當成自己調整的方向。

坦白說這是有盲點與風險的,例如球友C就問到...

深入瞭解
評論

周遭愛指導的球友太多,搞得自己好亂!?

2/15/2019

評論

 
桌球基本上不是一人運動,除了場上的比賽切磋,場下練習時的交流也很熱鬧。

但對於像球友H這樣技戰術還不夠成熟,也尚未掌握完整觀念的球友來說,身旁眾多熱心指導的「老師」們反而帶來不小的困擾呢!

就如同《球友回饋:打球得失寸心知》這篇,球友B也分享了自己的困擾...

深入瞭解
評論

擺短與劈長的進階技巧

2/14/2019

評論

 
有一點球齡的球友,多半都知道擺短以及劈長的手法。

我在《擺短擺不好的3個常見原因》以及《台內球差的話就劈長準備反拉?》也曾經分享過相關的技戰術思考。

但實際運用的時候,不少人還是常常遇到類似球友C的狀況...

深入瞭解
評論

來球下旋時,拉弧圈球與快帶的差別。

2/12/2019

評論

 
打球比較花心思而且觀念比較正確的球友,多半已經有順旋轉擊球以及逆旋轉擊球的概念。

但往往對於原理相近的手法,反而容易陷入一些理解上的盲點,例如球友R就問道...

深入瞭解
評論

重新理解重心交換與正反手轉換

2/11/2019

評論

 
目前兩面貼皮的打法,不論雙面反膠、雙面相同顆粒,或是兩面不同種類膠皮的異質型打法,佔了很高的比例。

除了單側的技術之外,正反手的轉換(包括重心以及手法),會是有一定球齡的球友們必須跨過的一大關卡。

例如球友S就問道...

深入瞭解
評論

移位時腳掌重心該如何運用?

2/9/2019

評論

 
以往在《咱來談談重心轉移》類似的主題中,探討的多半是擊球過程中的重心轉移。

移位時的重心就比較少探討到了,球友D自己琢磨了許久之後問道...

深入瞭解
評論

遇到又高又旋的球該怎麼打?

2/3/2019

評論

 
略有經驗的球友們都知道,回球不能太高太長,免得給對手攻擊的機會。

所以常常看到一個有趣的現象就是,比較短、低、下旋的球,大家都應對自如。

一旦來球很高,又帶有一定旋轉,反而就不知所措了。

例如球友B最近剛好就遇到類似的狀況...

深入瞭解
評論

吃球的關鍵要領

1/30/2019

評論

 
不少球友在有了一定的基礎以及球齡之後,就會開始探討擊球過程中的物理現象。

但是單純從物理學的角度解釋,可能過渡簡化,畢竟還牽涉到運動生理學之類的領域。

即便如此,善用基本物理原則,還是可以幫助我們對擊球過程有更深入的思考。

例如球友H就從自身打球的經驗提出了一些疑惑...

深入瞭解
評論

重心壓低很重要,但背後目的是?

1/28/2019

評論

 
你在學習桌球的過程中,或許有被教練或是資深球友糾正過「重心不要太高,壓低一些」之類的,對吧?

而我們自己用常識理解也能體會,重心壓低動作自然比較穩定。

​但背後有沒有更深層的技戰術意義呢?

前陣子球友J也正好提出相關問題與我交流...

深入瞭解
評論
<<上一步

    類別

    全部
    心態與策略
    心態與策略
    打法與戰術
    接發球
    正反手技術
    正反手技術
    發球搶攻
    訓練與球具
    雙打

    圖片

    林彥君

    《桌球急診室》創辦人

    ​專注於協助想突破技術瓶頸的球友挖掘桌球基因,找到最適合的進步方式,並發展個人風格打法。

    期許能幫助10000名球友,學會當自己的教練,打出屬於自己的好球,在球場上做最好的自己!

首頁|關於我|部落格
​
​球友回饋|隱私權政策

 © 2022 Pingpongs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