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the site...

桌球急診室
  • 最新版《桌球技術知識架構》
  • 診療部落格
  • 球友們的熱情回饋
  • 關於我與《桌球急診室》
  • 最新版《桌球技術知識架構》
  • 診療部落格
  • 球友們的熱情回饋
  • 關於我與《桌球急診室》

診療部落格

這裡不是網路文章剪貼簿
只有原創的技戰術精華
​讓你每天比昨天的自己更強

古代盔甲的魚鱗片很厲害,那球拍底板上的魚鱗紋呢?

10/5/2019

評論

 
在器材發燒友的眼中,任何球拍上的細微差別,可能都會對技術造成很大的影響。

雖然老室友們都知道我不傾向讓器材凌駕於球技之上,但我也認同器材特性確實會對技戰術與打法加減分。

但像球友L問到的這項底板特徵,就是在江湖上廣為人知的器材傳說之一...
請問底板的面材上有魚鱗紋,是不是比較好的意思呀?

看球友似乎對於有魚鱗紋而自豪,網路上也有因此賣得很貴的。

我的回覆

 這類說法聽聽就好啦,呵呵~

先說結論:

魚鱗紋一般指面材上的魚鱗狀的橫紋,主要是木材在切割面位置不同才會產生的。

所以對性能影響真的不大,除非是不貼皮純觀賞,那魚鱗紋反光確實蠻多人喜歡的。


真要說有什麼影響的話,我覺得分成單板跟夾板/合板來看比較客觀。


單板上影響稍大,但也只能說由於通常在原木靠近根部的這 1/3 段木材,通常會有連結縱向纖維、輸送養分用的橫向組織,較容易在加工過程產生魚鱗紋,可以初步保證不會太軟。

越接近根部、樹齡越老、木材本身密度/硬度越高,這種橫向組織就越發達、緻密;而越接近樹冠就越少,也就越不容易在加工過程產生魚鱗紋。

但沒有魚鱗紋的,也是有又硬又咬球的檜單神拍,所以倒不如從木紋密度大小或是均勻度來挑。


夾板/合板上的影響就更小了,畢竟只發生在 0.5~0.6mm 的面材上,而且整體性能是有一定標準的。

其他力材、大芯、纖維、整體結構、黏合技術、膠水種類、甚至搭配的膠皮,對於整體硬度或是手感的影響更大。


「魚鱗紋硬度較高、比較有力」這類說法,據說當初是從大陸的某乒乓論壇的二手器材版開始的。

我還聽過一種很吸引人的說法...

「因為面材一般為縱向紋路,所以如果出現了橫向紋路的魚鱗紋,這塊底板的面材會比普通面材多了一點橫向支撐。手感更通透、細膩,而且力量會集中,速度也快一些。」


前面提過橫向組織,所以在原本樹木上當然有橫向支撐。

但加工成薄片做成球拍後的手感是否依然如此,就見仁見智了。


而從木工專業的角度來說,魚鱗紋比較常用的名詞反而是水波紋。

實際上魚鱗紋是由於木材在刨木機器中放的方向不同而造成的,與另外兩種常見的直紋以及山形紋都屬於常見的加工結果。


一般都是類似削鉛筆的「旋切」,少數情況考量到木材利用率會用「徑切」而生魚鱗紋,甚至因為徑切角度不同而有大魚鱗跟小魚鱗的差異。

但說穿了,頂多是數量較少罷了,真的沒有加價的意義。


其實換個角度想,尤其是目前主流的夾板/合板,如果彼此差異這麼大,那廠商的品管就很有問題了,不是嗎?

真要挑,那還不如從同系列底板中,根據木紋密度、敲擊音調高低、衰減速度,以及更直接的重量、重心、厚度來選擇,還更實在呢!

分享,是進步的起點。

如果你對以上內容很有感覺,或是剛好也有類似經驗的話,我想邀請你:

  1. 透過下面按鈕分享給你志同道合的球友
  2. 在下方留言區與我分享你的心得或故事


評論

    類別

    全部
    心態與策略
    心態與策略
    打法與戰術
    接發球
    正反手技術
    正反手技術
    發球搶攻
    訓練與球具
    雙打

    圖片

    林彥君

    《桌球急診室》創辦人

    ​專注於協助想突破技術瓶頸的球友挖掘桌球基因,找到最適合的進步方式,並發展個人風格打法。

    期許能幫助10000名球友,學會當自己的教練,打出屬於自己的好球,在球場上做最好的自己!

首頁|關於我|部落格
​
​球友回饋|隱私權政策

 © 2021 Pingpongsos